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5-08 01:4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中央党校校园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二十年间,在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央党校加大了校园基本建设的力度,对全校教学办公设施、生活服务设施进行了全方位改、扩建,使党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校园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按照2000年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的定位和建设一流学府的新要求,根据新时期党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央党校在校园基本建设中重点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校园规划,实施资源整合;二是强化建筑设计施工的科学管理,以优质、高效、廉洁、安全、文明为目标,加速完成各项基本建设任务。
校园规划是党校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科发展规划、干部培训规划的基础。校园规划既是校园建设的先导,也是校园建设的蓝图和依据。校园规划得好坏,关系到校园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到校园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学员的学习环境,也关系到中央党校的整体形象。建设一流的学府,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校园规划。在制定和修改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的过程中,突出五个意识:
一、超前意识。校园规划描绘的是校园未来的面貌,展现的是校园建设最终完成的景象。因此,在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时,要站得高、看得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准确预测规划期内党校事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到规划方向明确、设计思路正确、方案定位准确。校园规划一方面要正视现状、立足现状,以现状为基础校园建设规划内容,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内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勇于和善于对现状进行必要的改造,做到始于现状但高于现状。中央党校的校园建设规划是按照中央10号文件确定的同期在校学员2000人的规模,根据学科发展规划、班次设置规划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设施的要求而制定的,其间经过两次大的修改调整而最终完善的。
二、环境意识。今天,无论是国家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还是院落规划,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重要的内容。创造自然、物质、人文三位一体的校园环境,是进行校园建设规划的共识。中央党校校园既是学员、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也是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和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而且中央党校地处北京“三山两园一河”之间,南邻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东邻圆明园,西邻京密运河,与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相望。在校园规划中,要通过合理的规划,使中央党校校园风貌与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协调统一,使中央党校成为该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坚持党校教育事业、校园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既要防止片面强调事业发展和校园建设而损害环境质量,又要防止刻意追求环境质量而妨碍建设和发展。中央党校在环境改造中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强调“大空间、大绿化、大水面”的规划理念,利用校园的地形地貌引水扩湖,现已建成水面130亩,储水量17万立方米的湖区,西有“荟茗园”,东有“水木园”,而且利用拆除旧楼的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充分利用原有条件和资源,创造出耳目一新的校园环境。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注意保护古树、文物以及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该绕必绕,该保必保,例如在对主楼、礼堂、1—8号学员楼等具有党校特色的建筑加固、改造和翻建中,虽然功能上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仍然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和外观。
三、人文意识。在校园规划中,一方面要满足各种功能性需要,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校园建设的文化含量。如校园西部景区的正蒙斋、鉴水平云、罔极阁、敷山亭、敞轩、秋观楼、听雨轩、留筠馆等仿古建筑,以及亮眼桥、蟠龙桥、五步桥、仰贤桥等亭台楼阁,集传统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于一体,错落有致。不仅是赏心悦目的美景,而且期间的匾额、楹联、抱柱等,都透露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2000年,为了增加校园文化的内涵,陶冶性情,校领导专门请校内文史部著名学者刘景录教授为景区内各景点题名。在这方面,中央党校现在仅仅是打了个基础,将来还会在适当的位置添置一些与党校性质、地位、功能相协调的雕塑和园林小品,以丰富党校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