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4-02 12:13
天津大学于2017年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第一届“天津市文明校园”,并于2020年蝉联该荣誉称号。多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文明校园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新征程上,天津大学围绕“六个好”创建标准,以“情怀天大、创新天大、人文天大、和谐天大”为主题,努力开创文明校园建设新局面。
学校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牢价值引领这条主线,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打好文明校园精神底色。
强化思政引领,夯实育人根基学校发挥思政课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入选教育部首批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将思政工作融入日常,构建“师友”导师体系,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连续27年获评全国暑期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推进“三全五育”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学校建设形成“教育部试点高校-天津市试点学院-校内试点学院+精品项目”多层次工作体系,2个项目分获教育部2021和2023年“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支持,1人入选2023年度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累计有24项成果获评天津市“三全育人”优秀案例;63%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家重点地区、行业和单位建功立业;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优化和完善文明校园建设体系学校制定发布了2021-2023年校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方案,构建了“1+1+N”的创建体系,做好第三轮周期建设培育;评选表彰20项校级文明校园建设优秀案例,推出案例成果集;邀请在校生担任“文明监督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文明宿舍月”“好笔记好作业评比”等教育活动。学校获评“2021-2023年度创建天津市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并配合南开区做好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学校遵循教育“四为”方针,把党的建设贯穿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为文明校园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学校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热烈庆祝建党百年,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贯穿始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修订《天津大学章程》;发挥院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向院系延伸。
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学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并建立长效机制;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完善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王静康获评“全国优秀员”称号;完善干部育选管用工作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完成干部集中换届调整,着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水平;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
担当政治责任,涵育“家国情怀”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全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助力甘肃省宕昌县顺利脱贫摘帽,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帮助青海民族大学等合作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天津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的建设;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
学校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创新工作机制学校每年开展为期半年的师德专题教育,将9月固定为师德师风宣传月,召开优秀教师表彰大会;2022年,学校首次将新教师入职仪式与教师表彰大会一同举办,新入职教师佩戴校徽、手持《教师手册》庄严宣誓;打造全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体系,校领导和专家每年为新入职教师讲理论、谈师德,切实提升广大教师思政素质和育人能力。
细化师德标准学校发布《天津大学师德公约》,创建了“北洋师说大讲堂”及“师以传道,德以树人”系列报告会,成立师德宣讲团;发布《教职工行为规范》,组织全体教职工签署行为规范承诺书,切实履行教师职责;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师德立项”,坚持多年发掘弘扬老一辈教师的师德风范;定期举办“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评优创优工作,树立师德榜样。
构建发展体系 2022年,学校召开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以“四有”好老师为导向的北洋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推进以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改革,按照“一院一策”原则逐步建立综合性业绩评价体系;学校3个教师团队连续3批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成山、“全国三八红旗手”齐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王世荣、“中国好人”魏建国等一批优秀教师典型。
学校以“办大学就是办氛围”为理念,深耕128年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构筑文化体系,强化大学精神元始学校制定发布了《天津大学大学文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凝塑天大文化、弘扬天大品格”的建设任务,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员参与的文化建设体系;首创并强化将“兴学强国”使命与精神作为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元始,编辑出版《校史三卷》《天津大学志》《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等系列书籍,增强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凝塑人文精神,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海棠季”“红叶季”成为校园文化名片,传递中国精神和时代价值;挖掘和保护利用校园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开展张太雷研究和宣传,排演话剧《醒世惊雷》《侯德榜》等精品力作;依托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打造文化研究高地,建设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
开展育人实践,促进科学人文交相辉映学校加强诚信教育,将《诚信课》作为新生必修课程;依托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依托学生科技协会等开展科学精神教育;依托北洋艺术团、“北洋大讲堂”等开展人文艺术教育;通过“书香校园”“周末音乐会”“未来30年颠覆性创想大赛”“水果节”等活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构建“情怀天大、创新天大、人文天大、和谐天大”。
学校注重提炼建筑风物的文化内涵,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建设绿色生态的最美校园。
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学校创新开展“美丽校园”推进计划,加强环境元素设计,创造校园“打卡地”;逢元旦春节装点校园,点亮标志性建筑;在双校区水系中投放天鹅、柯尔鸭等亲水禽类观赏品种;因地制宜改造双校区景观绿地;不断优化办学空间,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洋园校区硕士公寓二期于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出版《天津大学志·校园建设卷》,促进薪火相传、文脉接续。
促进行为规范养成学校发布倡议书,倡导师生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以公文形式发布《教职工行为规范》,在校园显著位置张贴布置《学生守则》,在“两微一端”推送《文明行为“三字经”》《文明校园建设应知应会基本知识》《校园文明交通倡议书》等,加强分类指导;通过举办“开学第一课”、发放《学生手册》等方式,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行为规范教育。
引领校园文明风尚学校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食堂推出“小份菜”,倡导文明用餐、“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举办“美化校园,劳动前行”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石重新描红等,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荣获首批“国家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重点单位”称号。
学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发挥各类阵地的教育引导功能,使其成为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
传播校园正能量 学校坚持正面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做到抬眼可见、举足即观;结合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美丽校园”“开学季”“毕业季”、春节等主题,精心设计橱窗、道旗等内容,确保宣传内容积极向上;每逢“毕业季”,在校园道路沿线悬挂优秀学生道旗,学生登上校园黄金“广告位”为天大“代言”。
抓好网络主战场天津大学入选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把握新媒体特点,打造“2+N”新媒体格局,创作一系列贴近学生、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网络产品,建设和管理好网络阵地,增强时代感;学校新媒体影响力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官方微信、微博影响力保持在高校前列,成为有效的思想教育网上阵地。天津大学位列“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第七名(2020-2021),“我国内地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第九名(2021)。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由天津大学承办。
落实管理责任和要求学校积极构建制度体系,制定了《天津大学关于加强院级单位日常思政教育阵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项制度,确保阵地安全;严格落实网络舆情监管和舆论危机预防应对制度,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学校协办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素养教育论坛”,为清朗网络空间建言献策。
通过文明校园建设,天津大学校园呈现出繁荣丰富、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天津大学将继续擦亮“全国文明校园”优质品牌,努力让学校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不断迈向新征程。
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于2010年4月开馆。13年来,校史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学校“三全五育”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积极开展校史育人工作,成为天大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传承天大精神的重要基地和弘扬天大品格的重要窗口。
学校党委全面把关,高水平定位校史馆建设。建馆之初,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聘请了冯骥才先生担任建设顾问,多位校史研究专家参与布展大纲撰写。高规格、专业化的团队保证了校史馆的高水准建设。校史馆在校史展览中运用大量的历史照片、档案史料、实物、场景复原、艺术作品等多种展陈方式,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现代科技手段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办学历史、精神文化传承及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开馆以来,校史馆得到了参观者的交口称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校园建设、国务委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科摩罗总统阿扎利等10余位国家领导人及外国领导人莅临参观。
校史馆在天大校史展陈的基础上增设了张太雷纪念室和校史专题展室,形成了展览矩阵。
2011年6月,革命先驱张太雷烈士纪念室在校史馆内重新布展开馆。2021年,宣传部、马院、档案馆、校团委等单位联合对纪念室整体布局和展陈内容进行了全面提升。适逢建党百年,纪念室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师生,成为我校开展“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校史馆内设专题展室,不定期举办校史专题展览。截至2022年,专题展室已举办天津大学科技工作成果展、吴咏诗生平展、史绍熙生平展、杨恩泽教授生平展及庆祝建党百年专题展等主题展览12场次,进一步补充和健全了校史展陈内容。
校史编研部门以“研”促展,加强校史档案的征集和编研力度,不断挖掘史料以增强展陈支撑。校史馆持续面向校友征集校史档案资料,征集到大量的历史照片、教材、手稿、学习生活用品等;相继出版了《北洋钩沉》《我的天大日记》《北洋大学著名校长工程教育思想文献选编》等编研成果,为校史育人奠定了基础。
校史馆坚持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参观接待机制,制定了《校史博物馆团体参观管理规定》《校史馆参观管理办法》《校史馆义务讲解员选拔 培训 考核制度》等规章,实行周末开放日、团队预约时间覆盖全年、“一团一策”接待等举措,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收获感。开馆迄今,校史馆已接待了校内师生、各界校友及考察调研、合作交流等团体7000多个、近30万人次。
校史馆坚持“学生讲校史”,迄今已有800多名学生参与了校史讲解活动。校史馆建立了完善的讲解员培养、晋级和奖励机制,并定期组织讲解培训、校史讲座、办学足迹参访等社团活动,促进讲解员全面发展。2010年的首批讲解员中,刘艳丽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刘秀云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深造,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者,现为天津大学教授;2022-2023学年,获省部级以上等竞赛奖励的校史讲解员有16人,获奖比例为75%;校史讲解队队长、2023届毕业生董佳俊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优异生并保送研究生。
校史馆积极参与和协助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校园文化提升建设,精心策划和选取反映天大特色、展示天大精神的史料,丰富校园文化;参与完成了求是餐厅、第九教学楼公共空间、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校区、图书馆“七星灯火”阅览室、机械学院史绍熙院士展览等校园文化项目。
校史馆联合宣传部推出了网络校史馆、网络直播等新式校史参观方式,2015年完成了网上校史馆建设;2021年推出了VR全景校史馆;疫情期间,组织了校史馆参观直播,校史馆直播“云支教”甘肃宕昌、新疆布尔津县“梦想教室”等活动,累计观看3500人次,拓展了校史育人范围。
2017年4月,“天津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推送各类校史文章,进一步活化了档案、丰富了育人资源。截至2022年底,该公众号累计推送文章63篇,阅读量超1000人次文章有32篇,阅读量超1万人次文章有3篇。推文《一位父亲 一封家书 一生革命路》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二等奖。
3月27日,天津大学首届“一站式”学生社区体育文化节开幕,此次活动主题为“强心健...
日前,天津大学尹燕团队成功研发高性能阴离子膜燃料电池。该电池性能优异、耐久性...
网络上一群人自称为“momo”,他们使用统一头像相同昵称,乐于分享生活百态,但万...
【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文化思想
【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教师工作部:聚焦“三个着力”,深化教师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学生工作部: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成长发展的温馨家园
【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医学院:高质量推进文化建设,凝聚创新发展精神动能
【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化工学院:打造“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化工方案”